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汪曾祺短篇小說徙鑒賞
擴展閱讀
小說女主角葉蓁蓁 2021-03-16 21:49:57

汪曾祺短篇小說徙鑒賞

發布時間: 2021-03-16 11:17:43

㈠ 求汪曾祺的短篇散文

鹹菜茨菰湯 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是因為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日,賣菜的出不了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鹹菜湯! 鹹菜是青菜腌的。我們那裡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盤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凈,晾去水氣,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鹹菜很好吃,不咸,細、嫩、脆、甜,難可比擬。 鹹菜湯是鹹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氣,鹹菜已經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經發酸。鹹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慾的。 鹹菜湯里有時加了茨菰片,那就是鹹菜茨菰湯。或者叫茨菰鹹菜湯,都可以。 我小時候對茨菰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家鄉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菰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難吃。 我十九歲離鄉,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茨菰,並不想。 前好幾年,春節後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菰,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認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麼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於茨菰、土豆。 因為久違,我對茨菰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後有賣茨菰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裡人都不怎麼愛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 北方人不識茨菰。我買茨菰,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麼?"--"茨菰。"--"茨菰是什麼?"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菰湯。 我想念家鄉的雪。 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 蘇州人特重塘鱧魚。上海人也是,一提起塘鱧魚,眉飛色舞。塘鱧魚是什麼魚?我嚮往之久矣。到蘇州,曾想嘗嘗塘鱧魚,未能如願。後來我知道:塘鱧魚就是虎頭鯊,嗐! 塘鱧魚亦稱土步魚。《隨園食單》:"杭州以土步魚為上品,而金陵人賤之,目為虎頭蛇,可發一笑。"虎頭蛇即虎頭鯊。這種魚樣子不好看,而且有點凶惡。渾身紫褐色,有細碎黑斑,頭大而多骨,鰭如蝶翅。這種魚在我們那裡也是賤魚,是不能上席的。蘇州人做塘鱧魚有清炒、椒鹽多法。我們家鄉通常的吃法是氽湯,加醋、胡椒。虎頭鯊氽湯,魚肉極細嫩,松而不散,湯味極鮮,開胃。 昂嗤魚的樣子也很怪,頭扁嘴闊,有點像鯰魚,無鱗,皮色黃,有淺黑色的不規整的大斑。無背鰭。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銳的骨刺。用手捏起這根骨刺,它就發出昂嗤昂嗤小小的聲音。這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我一直沒弄明白。這種魚是由這種聲音得名的。它的學名是什麼,只有去問魚類學專家了。這種魚沒有很大的,七八寸長的,就算難得的了。這種魚也很賤,連鄉下人也看不起。我的一個親戚在農村插隊,見到昂嗤魚,買了一些,農民都笑他:"買這種魚干什麼!"昂嗤魚其實是很好吃的。昂嗤魚通常也是氽湯。虎頭鯊是醋湯,昂嗤魚不加醋,湯白如牛乳,是所謂"奶湯"。昂嗤魚也極細嫩,鰓邊的兩塊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稱至味。有一年,北京一家魚店不知從哪裡運來一些昂嗤魚,無人問津。顧客都不識這是啥魚。有一位賣魚的老師傅倒知道:"這是昂嗤。"我看到,高興極了,買了十來條。回家一做,滿不是那麼一回事!昂嗤要吃活的(虎頭鯊也是活殺)。長途轉運,又在冷庫里冰了一些日子,肉質變硬,鮮味全失,一點意思都沒有! 硨螯,我的家鄉叫饞螯,硨螯是揚州人的叫法。我在大連見到花蛤,我以為就是硨螯,不是。形狀很相似,入口全不同。花蛤肉粗而硬,咬不動,硨螯極柔軟細嫩。硨螯好像是淡水裡產的,但味道卻似海鮮。有點像蠣黃,但比蠣黃味道清爽。比青蛤、蚶子味厚。硨螯可清炒,燒豆腐,或與鹹肉同煮。硨螯燒烏青菜(江南人叫塌苦菜),風味絕佳。烏青菜如是經霜而現拔的,尤美。我不食硨螯四十五年矣。 硨螯殼稍呈三角形,質堅,白如細瓷,而有各種顏色的弧形花斑,有淺紫的,有暗紅的,有赭石、墨藍的,很好看。家裡買了硨螯,挖出硨螯肉,我們就從一堆硨螯殼里去挑選,挑到好的,洗凈了留起來玩。硨螯殼的鉸合部有兩個突出的尖嘴子,把尖嘴子在糙石上磨磨,不一會就磨出兩個小圓洞,含在嘴裡吹,嗚嗚地響,且有細細顫音,如風吹窗紙。 螺螄處處有之。我們家鄉清明吃螺螄,謂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螄,分給孩子,一人半碗,由他們自己用竹簽挑著吃,孩子吃了螺螄,用小竹弓把螺螄殼射到屋頂上,喀拉喀拉地響。夏天"檢漏",瓦匠總要掃下好些螺螄殼。這種小弓不做別的用處,就叫做螺螄弓,我在小說《戴車匠》里對螺螄弓有較詳細的描寫。

記得採納啊

㈡ 汪曾祺小說《徙》中的疑問

是肺癆 也就是 肺結核病。

㈢ 汪曾祺的《徙》讀後感

「辛誇高峙桂,未徙北溟鵬」小麥說夢見了這幅對子,不敢敲門,不知開門的會不會是他。
很久以前他們叫我英子。叫英子的時候第一次讀汪曾祺的《受戒》,對著文中的小英子傻笑,這哪是小說,分明是柳新生筆下的水彩風景。
許多年以後發覺小麥的話汪曾祺的小說很象,常常帶著夢幻般的囈語,就象《受戒》的開頭,沒有鋪墊沒有起因,「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簡短直白的直接將後面行文歸於自然。
《徙》是小麥推薦我看的,她說了一句:「他有一雙寶黛式女兒。」於是我便去看,看過了開頭講學生們唱校歌,細致到各年級學生的體會;看過了談甓漁和談家門樓,細致到在門樓里坐著歇腳的轎夫和談先生的螃蟹;看過了瘋秀才徐獃子應考數年不中竟等到個廢除科舉,終於哭死在街上。汪曾祺用平靜到如同絹細棉布般的語言慢慢講述著一個曾經的場景,那場景的每一個角落他都經歷過,每一個角落都忍不住要細細描述一番直到看到「高北溟坐在百年老屋之中,常常聽到徐獃子從門外哭過來,哭過去。他恍恍惚惚覺得,哭的是他自己。」這一句的情景沒來由的想到《血色湘西》第二集,端坐在清溪書院大門里領著孩子們讀書的瞿先生。一時竟忘了「一雙寶黛式的女兒」的話,對著他住的「開著藍色的碎花的野草」的院子和貼著他親自寫的「辛誇高峙桂,未徙北溟鵬」的對聯的白木板門出神。
汪曾祺對高北溟的房子著墨不多,只一句幾概括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雖也舊了,但間架磚木都還結實。天井裡花木扶疏,苔痕上階,草色入簾,很是幽靜。」不過從後文的字里行間還是可以窺到其中的布局,文中說道「約幾個志同道合的教員,在家裡賞荷小聚。」想必那院子里是有個小池或者荷花缸。文中還說「(高雪)高起興來,打了井水,把家裡什麼都洗一遍,磚地也洗一遍,大門也洗一遍,弄得家裡水漫金山,人人只好縮著腳坐在凳子上。」「高先生的藤椅,除了她,誰也不坐」想必那院子有一點象《大明王朝1566》裏海瑞家,鋪著石板,擺著一個藤椅。對了,還栽著花——「澆花。這是她(高雪)的特權,別人不許澆。」大女兒安分守拙,有好看的先給妹妹看,好穿的先給妹妹穿;小女兒高雪心高氣傲,要考高中,將來到北平上大學。高冰在勸高雪出嫁時說了一句:「這是命,你心高命薄。」不想一語成誄。高雪害怕牢籠,在家是個牢籠,出嫁還是個牢籠,飛不出去,終於鬱郁而終。她就沒有想想她的父親高先生也同樣飛不出去啊。我並不喜歡他女兒們的名字,高冰高雪,這不該是他家世業儒的高北溟該取的名字,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我的注意力早已不在「一雙女兒」那兒。合上書,眼前還是高先生小院的白木板門和門上已經發白的對聯。
如果說《受戒》是柳新生層層氳開的清涼水彩,那麼《徙》就是衣紋筆細細勾勒的一幅工筆荷花。一開始不覺得這幅荷花有什麼特別,推開書卻無法忘卻。我明白了,小麥,如果是我,也會在門前猶豫。

看汪曾祺《徙》中的教育思想

最近應班主任的期望和要求,我們班的同學們都在惡補名著的閱讀。我當前正在拜讀現當代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徙》這部作品中,我驚喜地發現當中有很多關於教育教學的思想和現象。曾祺的《徙》,創作於1981年,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艱難時世中的語文教員高北溟狷介特立的性格。作家試圖通過這個卓然不群的形象,寄託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與人生追求。

作品中提到「高先生要求『隨班走』。教一班學生,從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們畢業,考上高中。他說別人教過的學生讓他來教,如墾生荒,重頭來起,事倍功半。教書教人,要了解學生,知己知彼。不管學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為瞎教。學生已經懂得的,再來教他,是徒勞。他要看著、守著他的學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進步,一年有一年的進步。如同注水入瓶,隨時知其深淺。」這些話語讓我們不難地認識到在現實教育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就如孔子的一個例子,面對同一件事情,對於子由、子路兩種不同性格的人,他進行了截然相反的教育。並伴隨著一種動態性的教育,對此我深有同感。對於學生而言,頻繁的更換老師無疑是有害無益的。我高一時在普通班,高二高考入了重點班,師資完全換了,雖然不得不承認這些師資確實很優秀,但最初我們這些插班生還是弄的個身心疲憊才逐漸適應新的他們新的教學方式。這不是小說中,高北溟的「教一班學生,從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們畢業,考上高中」的做法,就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

此外,小說寫到:「他要求部定課本之外,自選教材。他說教的是書,教書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讀、真懂,我所喜愛的文章,我自己為之感動過的,我才講得好。』他要把課堂講授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課上講了《賣炭翁》、《新豐折臂翁》,同時把白居易的新樂府全部印發給學生。講了一篇《濰縣署中寄弟墨》,把鄭板橋的幾封主要的家書、道情和一些題畫的詩也都印發下去。學生看了,很有興趣。這種做法,在當時的初中國文教員中極為少見。他選的文章看來有一個標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這些文章有一個貫串性的思想傾向,這種傾向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人道主義。」則表現了他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在這部小說中,更有「重視作文的訓練」、「對學生一視同仁」等先進的思想。平時我看小說最注重的還是故事情節,但當我看到這部作品,我的眼球卻緊緊地被這裡面那些關於教育的字眼抓住,也許是因為現在自己是教育界的「後備軍」的想法所驅使吧!不過小說中用這么多的篇幅來傳達教育思想的作品確實也挺少見,至少我看到過的作品中這樣的小說還不多。但是總的來說,這種的傾向還是可喜的吧。

㈣ 汪曾祺的短篇小說繼承的是

沈從文 。

所作小說多寫童年、故鄉,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在渾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和諧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脫離外界的喧嘩和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自覺吸收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㈤ 分析汪曾祺的小說《徙》的標題的含義,為什麼以「徙」為題

我個人一家之言,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個人認為它是指主人公就如他自己的名字中的那樣像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一樣在其人生道路上能自由翱翔,勇往直前。被命鯤鵬的遷徙與主人公在人生路上的不斷前進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㈥ 汪曾祺徙的全文主題詞是什麼

《徙》收錄汪先生1940年到1981年的中短篇小說,其中不乏《異秉》《邂逅》《雞鴨名家》《羊舍一夕》《大淖記事》等名篇。本卷為「汪曾祺文存」小說卷的上卷,收入多篇汪曾祺早期作品。讀者可從中即可看出汪曾祺早期作品與京派的聯系,也可體會到他小說中強烈的現代派風味。「當然,京派作家也曾程度不同地吸取過一些現代主義的營養,但汪曾祺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現代主義因素在他的相當一部分作品中已成為主導的因素」

㈦ 汪曾祺 徙

1,語言干凈,有張力
富有韻味

2,很好,有傳統中國人的風骨,孟子說取義成仁

㈧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值得看的是哪些啊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作品精選ISBN:9787535429858 頁數:464 定價:23.0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5-2-1 目錄 汪曾祺的生平及其創作 小說 復仇 羊舍一夕 黃油烙餅 異秉 受戒 歲寒三友 寂寞的溫暖 天鵝之死 大淖記事 七里茶坊 雞毛 徙 晚飯花 鑒賞家 職業 八千歲 陳小手 日規 橋邊小說三篇 安樂居 瑞雲 蛐蛐 陸判 仁慧 露水 散文 我的家鄉 文游台 多年父子成兄弟 泡茶館 路警報 隨遇而安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 詩歌 書信 作者 汪曾祺 作者 陸建華 isbn 7535429858 書名 汪曾祺作品精選 頁數 464 字數 332000 版次 1 重量 450克 用紙 膠版紙 定價 23.0 語言 中文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簡介 本書以選編汪曾祺的膾灸人口的小說、散文代表作為主,還適當選編了他的詩歌和書信。在汪曾祺的新詩與舊詩中,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生活美的發現,與他的小說散文是一脈相承的;而他的書信,則讓我們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略窺汪曾祺的真實的心靈軌跡,和他的一些作品的醞釀創作過程。這些,相信讀者會感興趣並喜愛的。 【汪曾祺】 (192O~1997)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1943年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和歷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文學雜志》、《文藝復興》和《文藝春秋》上發表《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家》等短篇小說,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後在北京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後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另有一些京劇劇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他以散文筆調寫小說,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於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5-2-1

㈨ .簡要歸納汪曾祺小說的散文化風格特徵。

第一,汪曾祺的小說情節因素很弱,較少邏輯的、因果的關系,也較少矛盾沖突所帶來的戲劇性。因而小說結構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為流動來「建構」,這樣的建構必然導致小說像一條河流,多岔道而主流不明顯。文壇提供了一種特別的小說藝術風格。第二,那些描寫市井風情的小說,結構更鬆散,不斷地有插入成分,天文地理、風俗人情、掌故傳說等等,有一種博識的雜家的風范。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想到那兒寫到那兒,主次分明。第三,從小說內容來看,汪曾祺寫人寫事,目的其實是寫生活,而主要不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他筆下的人物品類繁多,三教九流引車賣漿之流和下層知識分子,這些都是身處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第四,就像生活表面上是雜亂無章的,其實卻內藏著秩序,汪曾祺的小說也同樣如此,呈現一種苦心經營的「隨便」。

㈩ 分析汪曾祺的小說《徙》的標題的含義,為什麼以「徙」

我個人認為它是指主人公就如他自己的名字中的那樣像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一樣在其人生道路上能自由翱翔,勇往直前.被命鯤鵬的遷徙與主人公在人生路上的不斷前進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